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行业 >> 详情
旷世绝美话故宫(之八)
来源: 北京青年报官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10 01:03:17

楚建锋(教师、杂文家)

“万岁山”的峰顶正对着皇宫的中线,既是内城的几何中心,也是北京城的制高点。紫禁城的东、南、西、北各开一门,正门是南端的承天门(天安门),北门为地安门,东、西分别为东安门、西安门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站在“万岁山”上,可见中轴线上“前朝后市,左祖右社”的建筑自南而北展开中,又在以三大殿广场、乾清门广场、后三宫院落、御花园为中路,内廷三宫两侧对称的东西12座宫殿(东六宫、西六宫)中铺排,数千年礼法与建筑完美结合,不经意间把规则融入对称与繁华的秩序与平衡。

就这样,占地72万多平方米、共有9999间半房屋的紫禁城就横空出世了,使紫禁城真正成为城中城、帝王之城,使整个京城无处不浸淫着至高无上的“皇权”文化,由此也影响了北京城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大格局。

广义上的紫禁城,除了筒子河包围的城池外,还泛指北部的万岁山、东南部的太庙、西南部的社稷坛,以及与紫禁城功能密切相关的西苑、东苑。西苑,在紫禁城之西,包括北海、中海、南海,以及周边的园林,在元朝大内太液池、琼华岛的基础上扩建而成。“三海”是皇家御池的古称,统称太液池。东苑,在皇城东南部、太庙之东,也称“小南城”“南内”。建设初期是明成祖“观击球射柳”的场所,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,相继改建为宫殿、亭馆、王家府邸,最后成为寺庙(普渡寺)。

校定皇城“地轴”。继承元大都“五重城”的规划,将中轴线上“三朝五门”的皇城、大城向南拓展,按明里制使中轴线向南延伸1.25明里(约712米),让外城、内城、皇城、宫城上的所有建筑都与中轴线贯穿起来,并略向东南方向进行了微调,使永定门与钟楼不在一条垂直经线上,使中轴线成为紫禁城、北京、大明帝国“三线合一”的中轴线。南拓后,不仅使“三朝五门”的规划得以实现,一改元禁城规划为“凸”字形结构在“中”的布局,显示出“居中而为”的帝都气象,而且还使“五重城”中的“卫城”和“禁城”有了“南门”。与此同时,将皇城南垣改为禁城南垣,进而将“左祖”“右社”即太庙和社稷坛围入南禁城,使紫禁城的功能更加完善。在此基础上,按《河图》《洛书》的“三五”之数,在中轴线上规划了三十五座建筑物,从北往南依次展开,充分显示出古代哲学诗学、礼教礼制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和统一。

处处彰显“皇权”。以皇权至上为核心,改变了元代大内、隆福宫、兴圣宫三足鼎立的布局,形成以居中轴线正位的“外朝内廷”为主、西北御苑为辅、皇家供应机构环绕四周的新格局。外朝——按照“君为臣纲”和“民非政不治,政非官不举,官非署不立”的礼制,儒家文化中皇宫应有“三朝五门”。“三朝”(外朝、常朝、日朝)是皇帝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之所在,外朝太和、中和、保和三大殿的太和殿更是居于第一之至尊,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百官朝拜所在,高入云霄而与天相接,并按“九五至尊”的传统文化,面阔九间、进深五间进行修建,让人产生云拥天子的壮观。“五门”(奉天门、午门、端门、承天门、大明门)也完全按照“天子五门”的礼制建造,充分显示出皇家宫殿的尊贵地位。

与此同时,衙署的“东文西武”也按照古代礼制中东方“生”为文职的吏礼户、西方“杀”为武官刑司的结构而建造。内廷的“后三宫”乾清宫、交泰宫、坤宁宫,亦按《易经》中的“天地交泰”之意取名。在此基础上,所有的建筑、空间,不管大小、宽窄,一律以中轴和奉天殿为核心,以方正、规矩、条理、秩序来规划,强烈渲染天子宫殿稳固、崇高、至尊之意。建筑色彩也按照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说布置,土位居中央,代表黄色,象征皇权尊贵,因此紫禁城多用黄色铺排屋顶;火为红色,象征吉祥、喜庆、美满,紫禁城的木柱、宫墙、门窗等多用红色。

一切的一切,无不主题鲜明、布局严谨、规模宏大、气势雄伟,充分展现出中国古代皇城建筑的灵魂和精髓。正如明文学家解缙所描绘的“日月光天德,山河壮帝居”,明大学士杨荣所称赞的“仰在天之神灵,隆万古之尊号”,蔚为壮观,傲视苍穹,遗留万古。

大美不言成永恒。“天地为一朝,万朝为须臾,日月为扃牖,八荒为庭衢。行无辙迹,居无室庐,暮天席地,纵意所如。”用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诗句来赞美故宫的伟岸,可谓恰如其分。

须臾之间,明清已成为历史,皇帝时代结束100多年了。在600多年春去秋来风风雨雨中,“暮天席地,纵意所如”的故宫向世人、世界演绎着绝世风华,成为中华大地上无以复加的大美品相。

标签: